對中國石材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2015-07-01 13:12:25
對中國石材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2009.01.21《中國建材報》第三版,國內統一刊號:CN11-0073)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并一步步將整個世界拖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潭。此次危機無論廣度(波及世界各國)、深度(波及金融及各經濟實體)均超出了人們的預期,格林斯潘警告說:“世界將持續面臨百年一遇的信貸海嘯”。進入2008年,危機不斷向經濟深層蔓延,世界各地也不斷爆出諸如金融機構倒閉、企業破產等重大事件,從而加劇了世界各國對此次危機的悲觀預期。
中國石材業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嚴格意義上的現代石材工業僅有二三十年的發展歷史,也正是因為抓住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機遇,中國石材業才在短期內獲得了迅猛的發展。無論從規模、從業人數、產值等方面中國均當之無愧地成為了第一石材大國。中國石材業的成功依附于國內高速發展的經濟和建筑業,以及國外房地產業的持續增長。在當前金融海嘯的不利形勢之下,我國石材業所賴以高速發展的基礎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甚至出現了大面積的衰退。受勞動力、石材資源、環境成本大幅增長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石材業先是出口,后是國內銷售均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探究中國石材業如何面對危機,到底路在何方?
正確認識石材業面臨的挑戰和歷史機遇
金融海嘯的爆發無疑已對中國石材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由于此次金融危機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有可能會加劇石材行業的調整。
在當前形勢下,中國石材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于產業內部和外部環境兩方面。但中國石材業如果能夠順勢而為、把握得當,有可能會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1.充分認識此次金融危機可能給石材業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據了解,目前水頭400多臺大理石鋸機產能近半閑置,往日繁忙進出貨的紅火景象不再。據報道,2008年10月份南安的石材產業產值同比減少30%;另據相關市場信息反饋,萊州、云浮等石材集散地面臨的情況類似,甚至一些大型企業也面臨產能不飽和、訂單不足、利潤下滑的局面。石材行業基本是訂單式生產,并且工程從土建到裝修一般有一年左右的周期,因此金融危機對石材業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傳導滯后性。出口形勢自2007年下半年已開始逐步惡化,而國內市場也隨著奧運拉動因素的消退而顯現了加速下滑的勢頭。綜合來看,中國石材業真正的嚴冬可能會在2009年和2010年大面積顯現,周期有可能會持續兩年。同時“傳統石材產業”的高庫存、低周轉率以及固定投入大的特點也加大了經營風險,尤其是當前原油價格及匯率大起大落的形勢,更加劇了國外采購及出口的風險。
2.清醒認識我們的差距。中國石材業經歷了近30年的“大家都賺錢”的“黃金時期”,目前已當之無愧地成為石材大國,但是在我們沾沾自喜的同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和與世界石材發達國家的差距。如業界公認的“同質化”問題以及低門檻、低產出等問題。長期以來,中國石材業之所以發展迅猛,依靠的是國內人工、土地、石材資源、環保等低廉的成本優勢,并不是中國的石材業在研發、品牌、經營模式方面有創新,領先于世界同行。所以我們應看到,原有的優勢是不可持續的,更何況印度等國家石材加工業正快速成長,不斷加入到市場的爭奪之中。也正因如此,在世界頂級石材項目中少有中國石材界的身影,我們還不具備與世界一流設計師、裝飾公司、建筑商溝通與合作的水平和能力,因此,一提起Antonili,我們就滿懷敬仰。
3.理性看待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如果從石材產業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角度,把中國石材產業的發展歷程分為“傳統石材產業”和“現代化石材產業”兩個階段的話,筆者認為我們仍處于“傳統石材產業”階段,在與世界頂級石材企業對比中我們發現,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石材尚沒有一家上市企業(新疆廣匯并非以石材為主業),基本還沒有資本運作,品牌營銷、經營模式創新尚未得到業界普遍重視。據此來說,中國石材業的發展前景是遠大的,因為我們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4.中國石已經具備了沖擊意大利“石材王國”的實力。中國石材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如中國水頭、萊州、云浮等石材產業集散地,行業細分已相當成熟,有實力的企業比比皆是。應該說,中國石材業已經具備了問鼎世界的實力,而此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恰恰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歷史性機遇。據市場信息反饋,Antonili的高端品種出口量2008 年已出現一定程度上的下滑,他們也試圖進軍中國市場。這說明了他們這種高價、高品位的市場定位正受到經濟低迷的影響。同時,國內許多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惡化,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基于上述分析,中國石材業行業整合的步伐將隨著經濟危機的發展而加快,從而促進產業的整體提升和升級。
5.把握歷史賦于我們的機遇,促進產業提升。目前中國“世界工廠”的經營模式已經遇到發展瓶頸,國家正逐步加大產業升級的調控力度,鼓勵技術創新、培育民族品牌,在此背景下,中國“傳統石材業”必將面臨政策上的制約,如環保、資源、用工保護的加強等,因此,內在、外在的諸多因素都將促成“傳統石材業”的轉型。
雖然金融危機在短期內尚未看到結束的征兆,但是中國石材業作為新興的行業,其內在的朝氣和活力以及石材人的拼搏精神,使我們堅信:中國石材業仍大有可為。
企業御冬的最好方式是“練好內功”
1.堅守主營陣地。應對危機的最好辦法就是堅守本業,不斷強化主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網絡泡沫的時候,阿里巴巴卻大量儲備業界精英,強化隊伍培養。個人認為,石材業在“練好內功”方面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如從優化企業內部管理,理順我們的盈利模式,加大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改造營銷模式,打造民族品牌等方面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規避潛在風險。金融海嘯最大的破壞性就在于其走向的不確定性。因此,企業要學會識別潛在風險,提前采取規避措施。對石材業來說,諸如:匯率、石油、海運等波動巨大,直接影響到采購成本;金融機構破產及銀根緊張直接導致實體經濟流動資金短缺,造成石材企業貨款回籠困難,應收賬款直線上升,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其他方面還有企業資金、貸款、業務等都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風險,需要企業的經營者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3.開發潛在市場。手中有單心中不慌,石材企業如果手中沒有訂單將是非常可怕的災難。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和挫傷了企業原有市場,尋找開發新市場,延伸業務觸角將是獲取訂單的重要手段。雖然整體需求下滑,但石材業是新興行業,中國石材企業尚未觸及的市場仍相當廣闊。如我國中西部地區、第三世界新興經濟體、廣大的中產階層等。
行業協會應擔負起“領路人”的重任
1.積極協調地方及政府關系。在金融危機中,行業協會應擔負起 “領路人”的重任。在當前形勢下,行業協會應代表中國石材產業加強與各級政府的對話,積極尋求政策支持;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和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的對話,拓寬融資渠道,幫助石材企業渡過難關;積極與國內外相關行業協會保持互動,強化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在這方面,中國石材工業協會在促進行業發展、維護企業正當權益上做了大量工作,受到業界的歡迎。
2.積極推動業界的協作。面對不斷降低的國內外需求和幾近苛刻的交易條件,石材企業幾無話語權,從而造成往往出貨越多、虧損越多的惡性循環;諸如付款條件苛刻、附加條款增多等潛規則橫行,市場誠信逐步削弱。其潛在根本原因是石材行業的規范不足,協作不夠,各企業單兵作戰,彼此惡性競爭的結果。基于此,特別是危機當前,大難臨頭之時,達成共識,共體時艱,共同面對,互相協作,攜手渡過危機已成為當務之急。如推動業界在采購、貿易、國內業務等方面的規范和協作,最大限度地保護石材產業的自身利益;推動業界在人才培養、產業升級、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建設和規劃等。
3.制定行業標準,促進行業規范經營。行業協會要以市場、國家政策為導向,著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如在從業資格、環保要求、資源保護等方面的規范工作上大做文章,指導行業練好內功。
金融海嘯的暴發打亂了中國石材業自身的發展軌道,削弱了石材企業的經營能力,但是,作為朝陽產業,中國石材界在此關鍵時刻,不應過度悲觀,而是要堅定信心,穩住陣腳,主動迎接挑戰,中國石材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2009.01.21《中國建材報》第三版,國內統一刊號:CN11-0073)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并一步步將整個世界拖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潭。此次危機無論廣度(波及世界各國)、深度(波及金融及各經濟實體)均超出了人們的預期,格林斯潘警告說:“世界將持續面臨百年一遇的信貸海嘯”。進入2008年,危機不斷向經濟深層蔓延,世界各地也不斷爆出諸如金融機構倒閉、企業破產等重大事件,從而加劇了世界各國對此次危機的悲觀預期。
中國石材業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嚴格意義上的現代石材工業僅有二三十年的發展歷史,也正是因為抓住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機遇,中國石材業才在短期內獲得了迅猛的發展。無論從規模、從業人數、產值等方面中國均當之無愧地成為了第一石材大國。中國石材業的成功依附于國內高速發展的經濟和建筑業,以及國外房地產業的持續增長。在當前金融海嘯的不利形勢之下,我國石材業所賴以高速發展的基礎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甚至出現了大面積的衰退。受勞動力、石材資源、環境成本大幅增長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石材業先是出口,后是國內銷售均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探究中國石材業如何面對危機,到底路在何方?
正確認識石材業面臨的挑戰和歷史機遇
金融海嘯的爆發無疑已對中國石材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同時也由于此次金融危機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有可能會加劇石材行業的調整。
在當前形勢下,中國石材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于產業內部和外部環境兩方面。但中國石材業如果能夠順勢而為、把握得當,有可能會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1.充分認識此次金融危機可能給石材業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據了解,目前水頭400多臺大理石鋸機產能近半閑置,往日繁忙進出貨的紅火景象不再。據報道,2008年10月份南安的石材產業產值同比減少30%;另據相關市場信息反饋,萊州、云浮等石材集散地面臨的情況類似,甚至一些大型企業也面臨產能不飽和、訂單不足、利潤下滑的局面。石材行業基本是訂單式生產,并且工程從土建到裝修一般有一年左右的周期,因此金融危機對石材業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傳導滯后性。出口形勢自2007年下半年已開始逐步惡化,而國內市場也隨著奧運拉動因素的消退而顯現了加速下滑的勢頭。綜合來看,中國石材業真正的嚴冬可能會在2009年和2010年大面積顯現,周期有可能會持續兩年。同時“傳統石材產業”的高庫存、低周轉率以及固定投入大的特點也加大了經營風險,尤其是當前原油價格及匯率大起大落的形勢,更加劇了國外采購及出口的風險。
2.清醒認識我們的差距。中國石材業經歷了近30年的“大家都賺錢”的“黃金時期”,目前已當之無愧地成為石材大國,但是在我們沾沾自喜的同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和與世界石材發達國家的差距。如業界公認的“同質化”問題以及低門檻、低產出等問題。長期以來,中國石材業之所以發展迅猛,依靠的是國內人工、土地、石材資源、環保等低廉的成本優勢,并不是中國的石材業在研發、品牌、經營模式方面有創新,領先于世界同行。所以我們應看到,原有的優勢是不可持續的,更何況印度等國家石材加工業正快速成長,不斷加入到市場的爭奪之中。也正因如此,在世界頂級石材項目中少有中國石材界的身影,我們還不具備與世界一流設計師、裝飾公司、建筑商溝通與合作的水平和能力,因此,一提起Antonili,我們就滿懷敬仰。
3.理性看待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如果從石材產業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角度,把中國石材產業的發展歷程分為“傳統石材產業”和“現代化石材產業”兩個階段的話,筆者認為我們仍處于“傳統石材產業”階段,在與世界頂級石材企業對比中我們發現,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石材尚沒有一家上市企業(新疆廣匯并非以石材為主業),基本還沒有資本運作,品牌營銷、經營模式創新尚未得到業界普遍重視。據此來說,中國石材業的發展前景是遠大的,因為我們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4.中國石已經具備了沖擊意大利“石材王國”的實力。中國石材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如中國水頭、萊州、云浮等石材產業集散地,行業細分已相當成熟,有實力的企業比比皆是。應該說,中國石材業已經具備了問鼎世界的實力,而此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恰恰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歷史性機遇。據市場信息反饋,Antonili的高端品種出口量2008 年已出現一定程度上的下滑,他們也試圖進軍中國市場。這說明了他們這種高價、高品位的市場定位正受到經濟低迷的影響。同時,國內許多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惡化,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基于上述分析,中國石材業行業整合的步伐將隨著經濟危機的發展而加快,從而促進產業的整體提升和升級。
5.把握歷史賦于我們的機遇,促進產業提升。目前中國“世界工廠”的經營模式已經遇到發展瓶頸,國家正逐步加大產業升級的調控力度,鼓勵技術創新、培育民族品牌,在此背景下,中國“傳統石材業”必將面臨政策上的制約,如環保、資源、用工保護的加強等,因此,內在、外在的諸多因素都將促成“傳統石材業”的轉型。
雖然金融危機在短期內尚未看到結束的征兆,但是中國石材業作為新興的行業,其內在的朝氣和活力以及石材人的拼搏精神,使我們堅信:中國石材業仍大有可為。
企業御冬的最好方式是“練好內功”
1.堅守主營陣地。應對危機的最好辦法就是堅守本業,不斷強化主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網絡泡沫的時候,阿里巴巴卻大量儲備業界精英,強化隊伍培養。個人認為,石材業在“練好內功”方面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如從優化企業內部管理,理順我們的盈利模式,加大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改造營銷模式,打造民族品牌等方面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規避潛在風險。金融海嘯最大的破壞性就在于其走向的不確定性。因此,企業要學會識別潛在風險,提前采取規避措施。對石材業來說,諸如:匯率、石油、海運等波動巨大,直接影響到采購成本;金融機構破產及銀根緊張直接導致實體經濟流動資金短缺,造成石材企業貨款回籠困難,應收賬款直線上升,影響了企業的現金流;其他方面還有企業資金、貸款、業務等都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風險,需要企業的經營者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3.開發潛在市場。手中有單心中不慌,石材企業如果手中沒有訂單將是非常可怕的災難。金融危機嚴重沖擊和挫傷了企業原有市場,尋找開發新市場,延伸業務觸角將是獲取訂單的重要手段。雖然整體需求下滑,但石材業是新興行業,中國石材企業尚未觸及的市場仍相當廣闊。如我國中西部地區、第三世界新興經濟體、廣大的中產階層等。
行業協會應擔負起“領路人”的重任
1.積極協調地方及政府關系。在金融危機中,行業協會應擔負起 “領路人”的重任。在當前形勢下,行業協會應代表中國石材產業加強與各級政府的對話,積極尋求政策支持;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和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的對話,拓寬融資渠道,幫助石材企業渡過難關;積極與國內外相關行業協會保持互動,強化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在這方面,中國石材工業協會在促進行業發展、維護企業正當權益上做了大量工作,受到業界的歡迎。
2.積極推動業界的協作。面對不斷降低的國內外需求和幾近苛刻的交易條件,石材企業幾無話語權,從而造成往往出貨越多、虧損越多的惡性循環;諸如付款條件苛刻、附加條款增多等潛規則橫行,市場誠信逐步削弱。其潛在根本原因是石材行業的規范不足,協作不夠,各企業單兵作戰,彼此惡性競爭的結果。基于此,特別是危機當前,大難臨頭之時,達成共識,共體時艱,共同面對,互相協作,攜手渡過危機已成為當務之急。如推動業界在采購、貿易、國內業務等方面的規范和協作,最大限度地保護石材產業的自身利益;推動業界在人才培養、產業升級、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建設和規劃等。
3.制定行業標準,促進行業規范經營。行業協會要以市場、國家政策為導向,著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如在從業資格、環保要求、資源保護等方面的規范工作上大做文章,指導行業練好內功。
金融海嘯的暴發打亂了中國石材業自身的發展軌道,削弱了石材企業的經營能力,但是,作為朝陽產業,中國石材界在此關鍵時刻,不應過度悲觀,而是要堅定信心,穩住陣腳,主動迎接挑戰,中國石材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下一篇:最后一頁